报告点击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未来五年
加快产业兴农
实施同纬度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引进工程。培育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启动“海南鲜品”创建工程,打造15个区域公共品牌、1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建设10个以上“美丽渔村”。
推进乡村建设
建成100个美丽乡村。支持五指山毛纳村、海口施茶村、三亚博后村、万宁福塘村、保亭什进村等“五朵金花”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以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带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持续深化消费助农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网红”。打造“共享农庄”高端品牌。
在万宁兴隆,工人对咖啡红果进行产地标准化加工。资料图
朝天椒、“蛋黄”木薯、澳洲淡水小龙虾……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晓彤向大家介绍起当地的新型农业产业,邀请大家到长征镇的富美乡村走走看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明确提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令王晓彤等代表委员倍感振奋。
会议期间,大家围绕加快产业兴农、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希望能为这幅“乡村振兴新图景”增添亮色。
获得感在乡村变化中与日俱增
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客观评价了我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写在报告里,更体现在代表委员们感受到的点滴变化里。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的见证者、参与者,乡村之变在王晓彤眼中格外清晰——长征镇的9个行政村注册成立村集体公司后,开启了市场化运作模式。当前,该镇先后打造了“琼中新寨三源粽”“海岛新寨阉鸡”“潮村好米”等系列特色品牌,初步形成“村集体公司+致富带头人+产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
儋州嘉禾农场。资料图
“产业兴则乡村兴。村民们都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致富之路又多了一条快速道!”王晓彤说。
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梁以乡村旅游为切入口,介绍了毛纳村等乡村发展情况。他说,如今的毛纳村成立了村级企业,与市旅文投公司共同开发管理村旅游项目,并引进中青旅企业深度合作。五指山市委、市政府高起点编制以毛纳村为重点的水满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毛纳村旅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2年4月11日以来,毛纳村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当前,该村正在高起点打造五椰级乡村旅游点,精心设计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田园实景演出项目落地,开发出更多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
在陈国梁看来:“毛纳村变得越来越美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乐东超过50%的GDP来自农业,超过七成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因此,我们更为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省人大代表、乐东黎族自治县委书记孙世文说,近年来,乐东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持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全省首座半潜式海洋牧场平台投用。资料图
他特别介绍,去年,乐东建成全省首个热带农产品数字交易平台,构建各类农产品“产供销服”全产业链;投入使用全省首座半潜式海洋牧场平台。近日,第二座养殖平台正式交付,智慧海洋牧场千家陆域配套一期项目也即将投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壮大。
孙世文说,下一步,乐东将用好成功经验,继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全新业态、深化农业数字赋能、推动农业集群发展,创建一批农业公共品牌,持续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在五指山市毛纳村上演。资料图
“2023年,五指山市会持续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陈国梁说,该市将大力发展茶叶、雪茄烟叶、野菜叶“三片叶”以及“十二个林”产业,谋划推进“四大产业园区”建设。尤其是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热带雨林大叶茶精品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槟榔林下经济。
王晓彤也认为,乡村未来的发展依旧离不开产业。她建议,充分挖掘提升原产地农产品价值,继续发挥现有农业品牌力量,扩大特色农产品种养殖规模,打造更多特色农业品牌。
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投资商会会长王佳补充,无论是产业发展、乡村建设,都要抓住一个关键词——差异化。她指出,某一种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跳水的情况屡见不鲜,海南可以在对市场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省统筹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村民种植不同的农产品,“这样无论在什么季节、农民种什么,只要市场有需求,产品之间有差异,农民都能挣到钱。”
她还认为,想要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格,还要树立农民的品牌意识,“品牌的附加值能更好地提升农民收入,农民需要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发力,去帮助他们抓住这套致富‘密码’。”
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业品牌价值
都在强调振兴产业、打造品牌,那么海南农业品牌究竟价值几何?省政协委员、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高晓飞有数据可以“量化”——2022年冬交会上,全省签约金额超过205亿元,订单交易额达24.3亿元。在品牌建设带动下,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游客品尝三亚“树上熟”贵妃芒。资料图
此外,2022年海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海南鲜品”启用以来,已成功培育出海南芒果、海南咖啡、五指山茶叶等11个省级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备受消费者青睐。
高晓飞建议,海南要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推动”:推动优势农产品高质量维护和升级,推动优势农产品产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全省的农产品发展规划整合,推动省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下的品牌发展,推动农产品有效紧靠自贸港建设契机同步发展。
他的建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建一批农业公共品牌”不谋而合。
相较于“价值结果”,省政协委员,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协会会长、海南陵水鲁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峰更关注海南农业品牌的“生产过程”。
周军峰建议,在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应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主体资源整合,合力打造农业品牌。在加快农业品牌标准化建设方面,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并加以保护和发展,使之成为“叫得响的产业”。
“政府在对产业品牌创建、产品包装设计等方面加以扶持的同时,还须严把质量关口。”周军峰建议,可以将品牌农业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的管理过程中,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多方参与研讨,推进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评价等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品牌标准体系。
)
两会留言簿
打造地方品牌促特色产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和农民转移就业”,我对这个内容非常有感触。我是文昌市重兴镇文魁村人,这两年,村里的斑兰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打造出“重兴斑兰”特色地方品牌。农民采用林下种植的方式种植斑兰,产生更多效益。
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下,斑兰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局限在土地上。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早在2018年初,文魁村成立了重兴文魁共享农庄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大力发展林下斑兰种植,还创建了斑兰共享农庄,打造出斑兰茶、斑兰糕等系列特色斑兰产品,吸引了省内外不少游客,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为乡村带来“流量”。
接下来,我将不遗余力带动斑兰特色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享受到发展红利,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更多甜蜜。
——文昌市侨属协会会长林明天(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挖掘社会资源育乡村实战人才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来,创新设置“2+8”教学模块,实施“0.5+0.5+2+1”教学模式,突出实战实用教学,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大力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
下一步,学院将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重点建设“三个一百”工程,聘请百位院外校外导师,签约百家企业实习实践基地,联系百个基层单位(乡镇、村居),充分挖掘校外社会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向海南各地各有关部门提供精准化培训,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提供保障、贡献力量。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于旭东(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线下线上相结合土特产成“网红”
人们常说,生活给你关上一道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返乡创业的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我酿造的山兰酒线下销售不畅,只得转战线上,没想到因此打开了另一扇窗。从2020年通过线上卖出300瓶,到2021年卖出600多瓶,再到2022年的1000多瓶,“多条腿走路”不仅让我走出海南,还走出了“名气”。一传十、十传百,老客带新客,我的山兰酒卖到了全国各地。
如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持续深化消费助农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网红’”,这让我更有盼头和动力。线下线上相结合,我相信我带领村民酿造的山兰酒销量会越来越高,新的一年也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让山兰酒真正成为“网红”。
——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元门村返乡创业青年王秀婷(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陈雪怡)(陈蔚林 刘梦晓 陈雪怡)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