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一棵榴莲种苗漂洋过海扎根保亭——
站在树下,循着魁梧通直的树干向上望,近圆球形的树冠凌空展开,日光从枝繁叶茂的缝隙间洒落……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这棵高约15米的榴莲母树是名副其实的“镇园之宝”,它今年65岁“高龄”,已成为我国现存最年长的榴莲树。
在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生长了65年的榴莲母树依旧枝繁叶茂。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从20世纪漂洋过海扎根保亭,经历数次台风依然矗立,再到“空窗”多年后重新挂果,榴莲母树历经沧桑,却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国产榴莲”产业持续探路,这棵古老的母树无疑是品种选育的优良母本。跟随海南日报记者的步伐,了解这棵榴莲母树的“前世今生”。榴莲,这一外表坚硬凶猛的热带水果,以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南的气候条件与榴莲主产国泰国、马来西亚相似,具有种植榴莲的先天优势。“洋水果”如何来到中国安家落户?时间要溯回至20世纪50年代。1958年,海南农垦系统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保亭热作所)科研育种人员从马来西亚引进榴莲实生苗,因数量极少、引进种苗稀贵,便作为资源保存,种在保亭热作所植物园里。榴莲初来乍到,受限于种植技术、品种选育桎梏等因素,多年来研究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存活下来的仅一株。如今,这株“独苗”榴莲已走过65年的风雨,高大魁梧地矗立在园中,成为标志性景观。“母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生产技术部主任黄勇芳在保亭热作所已工作多年,见证了榴莲母树近一半的“树生”。“看到树冠下那道‘伤疤’了吗?那是三十多年前遭遇雷击形成的树干中空。”顺着黄勇芳手指的方向,长约70厘米的条形口子映入眼帘,定格下那段坚毅的岁月。不仅如此,榴莲母树在漫长的生长期中,还经历大大小小的台风,均未对其造成致命伤害。1973年至1974年,海南还经历了严峻的寒害,榴莲母树也“挺了过来”。“榴莲母树表现出较好的抗风性和抗寒性,这对选育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有很大的意义。”保亭热作所有关专家表示。高耸的枝干上,榴莲果实三五成群地“藏在”茂密的叶片中,个头虽算不上大,却格外显眼。去年夏季,榴莲母树结束多年“空窗”挂新果。
二零二二年,保亭热作所榴莲母树挂新果。受访者供图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激动不已。其中,为母树人工授粉的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崔志富感触颇深。这棵榴莲树为何多年来难以挂果?崔志富推测,榴莲树是异花授粉,这棵树高约15米,气温高的年份均能开花,但自然条件下花粉很难飘到树上,加上树周边没有种植榴莲树,因此多年来挂果率一直不高。或许是树与人结下的情缘,2021年,榴莲母树挂了一个很小的果,崔志富有幸捡到。“品鉴时发现里面果肉很少,但就是这一点点果肉,鼓舞了我们科研人员的研发信心。”崔志富回忆。抱着这个愿景,2022年,保亭热作所工作人员提前筹备,加大研究力度。在该年2月榴莲树花期时,科研人员借助剪叉式升降机平台,升到高处对榴莲树进行人工授粉、保花保果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榴莲母树顺利结出40多个果,基本为自然成熟脱落。“成熟后的榴莲果肉呈乳白色,香味馥郁,口感细腻,纤维含量很少。”崔志富说,经相关专家品鉴后,果品质量尚佳,这极大地增强了大伙儿培育“国产榴莲”品种的信心。榴莲母树克服了“水土不服”,重新挂果,再次证明保亭热作所植物园一带气候土壤适宜榴莲树种植。这棵早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立前引进的母树,可作为榴莲品种选育的优良母本,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榴莲品种。当前,崔志富正牵头一项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榴莲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以及本土化育苗技术研究。“我们准备以榴莲母树为母体,通过杂交等方式选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榴莲品种。”崔志富透露,除了植物园有不同树龄的榴莲树,保亭热作所还建设了500亩的榴莲示范基地,正积极筛选评价适合海南当地生长的榴莲品种。据悉,整个基地包括榴莲品种试种示范基地350亩,种苗基地50亩,种质资源圃及采种基地50亩,试验基地25亩,共享榴莲园25亩,目前榴莲苗木长势良好。基地旨在筛选出适合海南本地生长的榴莲品种,同时研发配套的栽培技术。今年9月,由海垦集团和保亭联合打造的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正式开园,博览中心一期引进收集的全球热带水果种质资源,为热带水果资源创新利用提供了保障。在满园新奇的博览中心园内,榴莲母树的身姿吸引着游客们的视线。它用茂密的叶片、粗壮的树干、粗粝的树皮,无声地诉说着传奇故事。
编辑 | 吴天奥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值班主任 | 徐薇